河北省建议立法规范食品行业“三小”生产经营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在河北省的“两会”上,省人大代表黄秋云等人提出了重要建议,呼吁通过立法来规范食品行业中的“三小”(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从而维护公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虽然在食品行业中看似微小,但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危险区域”。这些小型业态的存在,一方面由于其规模小、成本低,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活力,同时也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廉价食品的需求。据相关数据表明,河北省的食品小作坊占食品生产单位总数的近一半,而小摊贩的数量更是数以万计。
代表们对“三小”的现状深感忧虑。这些小型业态的生产经营条件普遍简陋,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一些并不具备必要生产经营条件的人员也在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监管职责不明确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存在的现象既包括无人监管,也存在多头执法、重复监管等问题。
黄秋云指出,“对于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的界定以及准入条件的设定,都需要立法来明确。究竟是由质监部门管理生产环节,还是由工商部门管理流通环节,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立法来确立。”他强调,“当前迫切需要制定‘三小’的准入条件和管理制度,使其生产经营活动有章可循。”
为了进一步改善“三小”的经营状况,黄秋云还建议成立一家具有权威性的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他提倡通过优惠贷款、减免税收、免除食品检验费用等措施,鼓励引导食品加工行业的“三小”安全生产食品。
在此不妨借鉴英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作为较早重视食品安全并制定相关法律的国家之一,英国拥有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和明确的监管职责。从1984年开始,英国陆续出台了《食品法》、《食品安全法》、《食品标准法》和《食品卫生法》等,同时还制定了众多专门规定,如针对食品添加剂、饲料卫生的规定等。在英国,违法主体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还要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制裁的风险。这种立法与监管并重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立法和规范管理,我们有望确保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