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每年将“吃掉”700万就业岗位 冲击年轻
《决定》提出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面对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养老金缺口的逐渐扩大,以及人均寿命的提升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延迟退休已经成为改革日程上的重要议题。这一政策的提出,体现了我国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深刻洞察和长远规划。
明确的是,延迟退休已列入本轮改革的议程,这是大势所趋。虽然目前这一政策还处于“研究制定”的阶段,但我们可以预见,其推出是必然的。而“渐进式”的做法,正如国际上的通用做法一样,旨在将改革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关于延迟退休的“渐进式”策略,各个国家根据自身国情设置了不同的过渡时间。以日本和美国为例,虽然他们只延长了3、4年的退休年龄,但他们用了长达30至40年的时间进行过渡。那么,中国的延迟退休改革应如何设计其缓冲期?何时开始实施?需要多少年进行“渐进”?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在全面考虑将延长退休年龄对年轻人就业冲击的影响后确定。
延长退休年龄,最大的担忧莫过于其对年轻人就业的冲击。我国人口众多,每年的就业压力巨大。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可能会加剧这一矛盾。据统计,每年有大量的退休人员,而延迟退休则意味着一部分适龄就业人员可能面临失业的风险。特别是在未来的十年内,即“十三五规划”期间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劳动力可能会面临结构性短缺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延迟退休至关重要。
考虑到对就业的影响,我们应采取渐进式的方式延迟退休年龄,以减小对就业的冲击。预计最早应从2020年开始启动这一政策,每年延迟半年退休,到2030年男性延迟到65岁退休,女性延迟到60岁退休。这样既考虑了社会的接受程度,也确保了改革的平稳过渡。
针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缺口问题,《决定》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社会保障资金的比例;二是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这两个方案有望有效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
政策制定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操作。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渐进式”不仅是策略上的考量,更是对国情、民情的理解和尊重。我们期待这一政策能够在未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来源人民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