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东线开通运营助推油气管道智能化
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正式融入我国天然气体系的那一天是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十二月下午。这条天然气管道的启用的故事不仅仅关于能源的输送,更是一次科技、智慧与合作的结晶。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已经形成,象征着我国天然气进口资源的多元化趋势愈发显著。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对这条管道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它不仅是我国东北方向首条陆上天然气跨境战略通道,更代表着我国天然气从单一的流向转变为多元化的流向,进一步完善了东部地区的天然气管网布局。这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条管道工程是我国第三代长距离、大输量天然气管道的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背后是众多科技难关的成功攻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的购销合同背后,体现了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深度战略合作。管道总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长达30年的合作期限显示了中俄两国的信任和决心。
这条管道从黑河起始,穿越黑龙江、吉林等省份,最终抵达上海,全长超过三千公里。它的建设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复杂的自然环境、极端的冬季气温、紧张的工期……我国的工程师们通过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成功攻克了诸多难题。特别是管道运行设备和施工设备的国产化,有力地推动了管道装备制造能力的升级换代。
作为国国内首条智能管道的样板工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理念,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管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突破,更是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的重要标志。
为了确保国内百姓能够用上优质的天然气能源,海关对进口天然气进行了严格的监管。黑河海关现场关员进行了俄罗斯天然气的取样检测,确保天然气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他们利用先进的SCADA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进口天然气的在线计量、在线检测等全流程在线监管,确保天然气的质量和数量都达到要求。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投产,不仅是能源领域的重大事件,更是科技、智慧与合作的完美融合。它标志着我国在能源领域的进步,也展示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这条管道的建成,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