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68倍
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接连曝光,又一个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名词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黄曲霉毒素。近日,质检总局发布的公告显示,个别企业的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出现了超标现象。这引发了人们对这种毒素的极大关注,究竟是何物?危害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防范?针对这些问题,新华社进行了深入调查。
黄曲霉毒素,听起来似乎陌生,但其危害却极大。据专家介绍,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毒性极强。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包括玉米、花生、大米等。
据了解,如果生产企业使用劣质的原料,如霉化的花生、菜子、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就有可能造成黄曲霉毒素超标。哺乳动物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和食品后,部分黄曲霉毒素B1可在其体内生成黄曲霉毒素M1,并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从而导致其生产加工的乳制品中出现黄曲霉毒素M1污染。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专家介绍,其毒性是的10倍,的68倍。误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这样的危害让人不禁心惊。
那么,个别企业产品黄曲霉毒素超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经过专家的研判,这主要是因为奶牛食用了霉变饲料,从而导致乳汁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一些企业在生产花生油时,使用的花生原料在种植、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受到了黄曲霉等霉菌的污染,而企业在生产时又没有严格检测,或者工艺控制不足,从而导致了花生油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面对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防范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部门在发现问题后已经采取了措施,责成相关省份的质监部门监督企业召回不合格产品,对问题产品进行销毁,并查清原因进行整改。专家们也给出了建议,要从源头上保证原料质量,比如油脂企业要保证花生等原料没有霉变,奶牛养殖企业要购买没有霉变的粮食作饲料,饲料储藏时也要防止霉变。乳业专家还表示,为了保证原料奶的质量,乳品企业应加强自有牧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饲料、疫情的控制。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仅要依靠的监管和企业的自律,还需要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保障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