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庭病床一床难求 家庭医生何时进家?

生活常识 2025-04-17 10:12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家庭病床供不应求:医养结合进入社区的需求日益迫切

随着社区医疗的持续发展,家庭病床逐渐成为供不应求的“香饽饽”。对于许多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即使身体状况已经达到出院标准,却因为社区缺乏必要的康复手段和医疗条件而不愿离去。这种需求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和构建真正的医养结合模式。

在北京的玉渊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八里庄老年养护院,短短一周内,首批设立的养老床位便被预订一空。王炳贤阿姨将老伴严吉鹤送到养护院,她说:“这里环境宜人,专业护工的服务也比医院好多了。最主要的是离家近,我可以随时探望。”这样的例子证明了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巨大潜力。

在广州市番禺区的番奥社区,智能化家庭护理设备成为王慧珍家庭的有力帮手。当陈仟林老人出现中风后遗症时,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并反馈数据到社区医疗中心,确保医生能第一时间掌握老人的生理状况。越秀区作为广州的中心城区,其老年人比例高达20.5%,其中不乏孤寡、独居、伤残和高龄人员。为了满足这一群体的需求,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派出医护人员定时到社区进行诊疗和指导。这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也推动了医养结合模式的逐步形成。

对于医养结合服务的,广州市越秀区的六榕街道医疗中心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设立了家庭病床,并派出专门的医生负责巡诊。尽管家庭病床并非新事物,但在老城区中却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古汉斌医生表示:“家庭病床方便了老年人的康复治疗,也减轻了家庭和医疗机构的压力。”

北京市政协调研发现,实现真正的医养结合需要让家庭医生进家,发展以社区为平台的居家养老服务是大势所趋。建设成本高昂决定了不能让所有老年人都入住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必须进入社区,以更好地服务老人。对此,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强调:“医养结合应以医院为依托,特别关注慢性病。当前该产业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专业培训、人文关怀和裁定体系等。”他呼吁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打造涵盖各档次的专业体系。

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有限的资源,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构建医养结合的模式。依托社区、结合实际、注重人文关怀和专业培训是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享受到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上一篇:爱新觉罗奕纬:清朝最不受待见的皇长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