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大搅屎棍,把关羽害死,先后
搅动三国风云的“搅屎棍”孟达:生死转折与蜀汉兴衰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虽不显赫,却留下了惊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人物,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大的“搅屎棍”,他的生死转折与蜀汉的兴衰紧密相连。他就是孟达。
孟达,原本为刘璋麾下,后来归顺蜀汉。刘备曾委派他与义子一同前往荆州,协助关羽守卫。孟达在蜀汉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刘封是他的顶头上司,时常欺压他;另一方面,关羽对孟达也多有轻视。根据关羽的性格推测,他对旁人多有瞧不起的态度,孟达自然也难逃其。
在关羽败走麦城之际,孟达和刘封接到求救信号,却选择了拒绝发兵。这一决定使得关羽最终为东吴大将所杀。孟达眼见关羽身死,心中惶恐,连夜投奔曹魏。曹方见蜀汉将领投降,自然大喜过望,不仅给予孟达丰厚奖赏,还让他镇守一方城池。
孟达原以为自己的选择正确,却不料曹丕不久病重去世。他所依赖的权势瞬间动摇。恰逢魏蜀交战,孟达心生二心,试图联合诸葛亮共谋大事。诸葛亮收到孟达的来信,意识到若得孟达相助,取胜的概率将大增。孟达的叛变消息被提前泄露,司马懿连夜出兵平叛。由于孟达的死亡,诸葛亮的计划落空。
诸葛亮之所以渴望得到孟达的帮助,是因为与司马懿正面交锋并不容易取胜。司马懿擅长防守,只要能守住城池,想要强行攻破就要付出极大代价。当时曹魏兵力远胜蜀汉,诸葛亮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只能用计谋取胜。但司马懿的防守让诸葛亮无计可施,每次都是因为粮草不足而被迫退兵。
虽然诸葛亮没有直接利用孟达取胜,但孟达的死亡对诸葛亮而言也算是一种间接的报仇。人们对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更加敬佩。对于曹魏来说,失去孟达这样一位有才能的人,无疑是一种损失。
孟达的反复无常和背叛行为让人不齿,他的行为甚至超过了曾经的夏侯淳。虽然他未曾像夏侯淳那样认主为义父,但他的背叛行为已经引起了世人的不满。曹丕对他的善待并非出于真心,而是借此向其他名将展示归顺曹魏的好处。对于孟达而言,他始终只是一个棋子,一个可悲的棋子。
孟达的人生充满了转折和悲剧。他的行为和选择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成为了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三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中,孟达的故事无疑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