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宅娃越来越多?都是手机和iPad惹的祸
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和电脑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日,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引人深思的白皮书。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高达60.87%的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更令人担忧的是,32.48%的儿童每天花费1至3小时的时间在Pad等电子产品上。
在电子产品的普及下,越来越多的儿童沉迷于其中,甘愿成为“宅娃”。胡女士,家住北京市通州区,她向我们透露了她的困扰:“我的孩子才小学三年级就已经近视度了。平时除了看书,她大部分时间都抱着Pad或手机玩耍。尽管我们鼓励她去找同学们玩,但很多时候,两个孩子只是一起玩电子游戏。”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浙江某幼儿园的防拐演练中,孩子们对Pad的依赖程度远超过零食和玩具,甚至全班有10名孩子被Pad“成功带走”。
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带来的最直接危害便是视力下降。北京同仁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配镜年龄在逐年下降,降幅达到2至3岁。与此配镜度数却在不断攀升。一项调查还显示,我国16至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已从1970年的不到1/3上升到了如今的将近4/5。
除此之外,香港理工大学的调查还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近30%的青少年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出现了颈痛、肩痛、腕部不适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埋头看电子屏幕还可能引发“依赖综合征”,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表示,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可能导致孩子社交不成熟,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程序化的电子游戏还可能限制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对于孩子过度迷恋电子产品的问题,杨健认为,社会、家庭、学校都需要进行反思。现实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被电子游戏的强大吸引力所吸引,部分家庭亲子互动较少,有些家长甚至将电子产品作为“保姆”。学校教学也逐渐引入了电子产品,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使用电脑和Pad的时间。
为了控制孩子过多的依赖电子产品,专家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家长应严格控制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及内容。学龄前儿童应避免接触此类产品,学龄儿童每次游戏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并严禁接触不健康游戏。增加亲子互动,多陪孩子进行益智类、创造,周末可一起进行户外活动等。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多参与社会活动。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减少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为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引导孩子走向多元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