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患者脑袋切开还能与医生交流
在我们过往的经验中,手术往往意味着患者在无知觉的状态下接受后进行治疗。最近南京脑科医院的一项创新手术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医生们在进行一项特殊的脑科手术时,竟然在打开患者脑颅的唤醒患者并与其进行对话交流。这项手术的成功实践,在临床医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被誉为一项重大突破。它主要针对脑瘤手术,特别是那些位于语言中枢附近的肿瘤,能够极大地避免患者术后出现语言交流障碍。
来自河南的刘燕(化名),今年46岁,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今年五月初,她因频繁的头痛前往南京脑科医院就诊。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们惊讶地发现她的颅内长有一个直径达5厘米的巨大肿瘤,必须立即进行手术。由于这个肿瘤靠近大脑的语言中枢,传统的手术方法很难精准定位,而这正是全球约30%的同类患者手术后出现语言功能障碍或丧失的主要原因。
为了确保手术的精准性和成功率,主刀医师张玉海决定采用一种创新的手术方法。他希望通过在手术中唤醒患者,利用患者对的反应来确定肿瘤的确切位置,从而精确地切除肿瘤并保护其他重要的脑组织。这种手术对的要求极高,要求医生对大脑的解剖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除此之外,对病人的要求也同样严格,尤其是在心理方面。如果病人在手术中表现出恐惧和紧张,不能与医生进行有效的配合,那么这种唤醒尝试将无效,甚至可能因为病人的过度紧张而导致手术失败。
经过半个月的精心准备,5月30日,医院的专家团队为刘燕实施了这场“术中唤醒”手术。医生们首先为她进行了特殊的,并完成了开颅手术。在手术进行了一个小时后,师逐渐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轻轻呼唤刘燕的名字,奇迹出现了,刘燕渐渐苏醒过来。外科医生开始用微电流刺激手术视野中的脑组织。在刘燕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医生给她看了40多张图片,让她一一辨认。就这样,医生一边进行手术,一边与她进行交流。当肿瘤被完全切除后,师再次让刘燕进入状态。令人欣喜的是,手术醒来后的刘燕语言交流毫无障碍,且肿瘤得到了最大范围的切除。6月15日,她已经康复出院。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患者不会感到疼痛吗?据医生介绍,在刘燕苏醒的时候,其实是因为减少了镇静药物的使用,但镇痛药物依然持续给予,因此患者并不会感到疼痛。这项创新手术不仅展现了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体现了医生们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对治疗效果的极致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