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多老人每天上网超10小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适老化改造的深入,老年人上网时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数据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超过10万的群体每日在线时长超过10小时,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1][3][4][5][7][8]^。
我们来深入一下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适老化改造的推进为老年人使用互联网降低了门槛。一键叫车、长辈模式等人性化的适老功能,使得老年人能够更轻松、更便捷地操作智能设备。这样的设计不仅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也使得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也是推动他们长时间上网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家庭成员的忙碌和生活的孤独感增加,短剧、短视频等网络娱乐内容成为了老年人主要的消遣方式。据数据显示,高达43%的老年人因为孤独感而选择长时间上网^[2]^。
休闲选择的有限性也让网络成为了老年人的一个重要社交平台。老年大学等线下资源由于种种限制,无法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网络成为了一个替代性的社交平台,让老年人在网络上寻找社交满足和情感交流。
老年人长时间上网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影响。在积极方面,上网有助于预防认知衰退,提升生活的便利性;但在消极方面,视力疲劳、健康隐患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据数据显示,63%的老人出现视力疲劳,17%存在健康隐患,同时网购诈骗等风险也在增加^[6]^。
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多方协同解决。子女应该增加对父母的陪伴,引导他们合理用网;网络平台也需要优化防沉迷机制,比如设置时长提醒、内容过滤等;社会更应加大适老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元化的休闲选择。
老龄化社会与数字时代的碰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期待通过多方的协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安全、便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