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将从纽交所退市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五家大型央企在2022年8月的集中退市行为,无疑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梳理这一事件的综合信息。
一、退市原因
这五家企业的退市决策并非草率之举。从商业成本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存托股交易量占比极低,不足1%。在这样的交易量背景下,维持上市地位需要承担高额的合规成本及行政负担,这无疑是一项得不偿失的支出。融资需求的转移也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这些企业明确表示,联交所和上交所已经具备了替代性的融资功能,且从未利用纽交所的二次融资渠道。监管环境的变化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背景。中美之间的监管规则差异日益增大,尤其是对中国国企的监管要求日趋复杂,这使得企业需要考虑更多的合规风险。
二、退市时间线梳理
这些企业的退市决策在2022年8月12日同步发布。公告生效后,各企业在提交退市文件后的10日内,退市将正式生效。例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计划于8月29日提交退市文件,预计退市将在9月8日左右完成。退市后,存托股可以转换为H股在联交所交易,或者通过场外市场(OTC)进行交易。
三、市场影响及官方回应全面观察
这一退市事件无疑对市场产生了影响,但官方对此的回应和立场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证监会强调,这是资本市场的一种常态,尊重企业基于商业考量的自主决策,并不意味着金融“脱钩”。回顾过去类似的企业被强制摘牌案例,如2021年中国三大运营商被美强制摘牌的事件,对股价的影响有限,且在短期内波动后能够企稳。从国际视角看,退市并不改变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企业仍可通过其他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四、企业后续动态展望
截至2025年5月,部分如上海石化等企业已完成退市程序,并且正在通过A股/H股市场满足其资本需求。这一退潮并未引发中概股的集体撤离,市场运行平稳。未来,这些企业是否会寻求在其他国际市场上再次上市,或者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扩张,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这五家大型央企的退市决策是在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后做出的商业决策。对于市场而言,虽然短期内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看,这是企业在全球化战略下的一种正常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