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国的大学 最爱国的大学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坚守民族教育的神圣使命,以其独特的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深深植根着浓厚的爱国精神。
一、红色基因与历史传承的辉煌篇章
这所历史悠久的学府,其起源可追溯到革命烽火中的延安民族学院。1949年,随着革命的胜利,学校随军西进兰州,组建"问题研究班",次年,正式更名为西北民族学院。在这里,首任校长由革命家汪锋担任,他引领学校走向繁荣,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以"黄土地"和"黄河"为精神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品格与“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成为了每一位师生的行为准则。《黄河大合唱》展览馆的建设,更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平台,让他们在接受艺术熏陶的感受到深沉的爱国情感。
二、服务国家的办学实践的丰硕成果
70余年来,西北民族大学始终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培养人才。共计培养了20余万名各族人才,他们遍布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校的学科特色鲜明,特别是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蒙古方向)方面,全国排名前列。学校积极开展民族文化研究,如《格萨尔王》史诗的研究,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舞蹈专业融合了非遗元素,多次在央视舞台上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学校还注重国防教育,通过举办"青春筑梦,护我国防"海报设计大赛等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武装部组织的清明祭扫英烈等实践活动,更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誉的重要性。
三、新时代使命担当的坚定步伐
在新时代背景下,西北民族大学肩负起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学校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组织师生参观国家文物古籍展,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作为国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学校承担着“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为边疆地区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学校通过举办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馆年借阅量超过20万册。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西北民族大学以"勤学、敬业、团结、创新"为校训,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屹立不倒,持续深化"立足西北,服务民族"的办学宗旨。作为民族院校中爱国精神的典范,该校在新征程上将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