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
北京,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前沿阵地,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白皮书全面梳理了产业的进展与未来战略方向。以下是主要白皮书的发布概况及相关内容的生动描述。
一、发布成果概览
1.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2024)》
这本白皮书在第十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4)上发布,主题为“创新驱动,智启新程”。它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预计至2024年,北京AI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过12%。更令人瞩目的是,备案的大模型数量占全国总数的40%,达到94款之多;独角兽企业也占据全国半数以上,共36家。面对AI基础设施运力不足的问题,北京提出了一个富有前瞻性的“北京方案”:成立超节点算力集群创新联合体,以破解这一难题。
2. 《2025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白皮书
这份白皮书在2025年4月发布。它明确了以AI为核心引擎,推动重点产业融合的战略目标,构建了一条清晰的产业发展路径:“技术突破平台支撑场景开放生态构建”。这表明北京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二、历史白皮书的亮点
2023年的《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显示,北京拥有大模型团队122家,占全国50%,其技术实力与迭代速度均全国领先。
2022年的白皮书则指出,北京AI核心企业数量达到1048家,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北京首次提出了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对标ChatGPT的大模型的倡议。
三、产业特征总结
创新优势: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不容小觑。论文发表量、专利授权量以及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均居全球前列,显示出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研究实力。
全产业链布局:从基础层到应用层,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覆盖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例如,智源研究院的“悟道2.0”模型展现了基础层的实力,而冬奥会数字人、无人出行等场景则体现了应用层的广泛布局。
政策牵引:白皮书不仅是产业报告的呈现,更是引导产业升级的指南针。如2025年的规划白皮书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旨在培育未来产业,为北京的产业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
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不仅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还具备完善的产业生态和政策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广泛落地,北京的AI产业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