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一种需要早期防范与筛查的癌症
胃癌曾一度成为全球第二常见的癌症,尽管如今情况有所好转,但它仍是全球癌症相关死因的第二位。在较为发达的国家,由于食物新鲜度的提高、盐类和腌渍品摄取的减少,胃癌的发生率已显著下降。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与治疗,更是为降低胃癌发生率贡献力量。
胃癌的初期症状模糊且不具特异性,很多患者容易将其误认为胃炎或胃溃疡,从而延误治疗。大部分人在出现上腹不适时,常自认为是普通的胃病,但很可能已悄悄踏入了胃癌的门槛。
胃癌的产生常常源于胃黏膜的发炎性反应以及细胞复制过程中的遗传因子修复错误。致癌因子包括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环境因子中,饮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前的胃部手术、恶性贫血、腺瘤型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辐射暴露等都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
在生活习惯与饮食方面,喜食烧烤肉类、盐渍物或口味偏咸的人,发生胃癌的几率较高。抽烟也会增加胃癌的发生率。而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维生素C则能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降低胃癌发生几率。
除此之外,有一半的世界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但仅有少部分人会罹患胃癌。具有特殊遗传因子的族群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时,患胃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长期胃炎病史的病人,患胃癌的几率更是高达六倍以上。
胃部手术、遗传因子、恶性贫血、胃溃疡、肥胖以及辐射暴露等因素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甚至有一小部分罕见型胃癌是由Epstein-Barr病毒引发的。
筛检胃部疾病的最佳方式是胃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食道、胃及十二指肠是否有息肉、发炎、糜烂及肿瘤等病变。对于异常病灶,可以直接进行切片病理检查以确诊是否为恶性肿瘤。胃镜是目前胃癌筛检的最佳工具。
对于有萎缩性胃炎、肠黏膜化生等病史的人群,更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许多人因为无法忍受胃镜的呕吐反射而排斥检查。对于这类人群,可以考虑在下进行胃镜检,或者采用细径胃镜以减缓不适感。
胃癌是一种可以通过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的癌症。越早发现,治愈的机率越高,存活率也会大幅提升。鉴于近年胃癌患者逐渐年轻化,普遍建议40岁后进行健康检查。有家族病史、特殊饮食习惯等高危险族群的民众,或经济能力允许的民众,更应在30-35岁时进行第一次筛检。
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定期筛检,做好胃癌的防卫工作,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