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
人民网北京消息,据国家医保局公告,我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已见成效。至2022年底,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医疗机构能够直接结算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用。特别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五种门诊慢特病,其相关治疗费用已实现跨省直接结算,覆盖了所有统筹地区。
这一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人数高达3812.35万,基金支付金额达到809.19亿元。这一改革举措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
那么,作为参保人,如何了解自己的门诊慢特病待遇情况呢?需要按照参保地的规定进行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完成后,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自己的资格认定信息及定点医疗机构信息。
对于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政策,参保人也可以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上查询。每个开通直接结算服务的统筹地区都会为参保人提供相关的告知书,详细解释政策、流程等内容。
至于哪些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这五种门诊慢特病的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参保人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特别提醒,如果参保地有特定的就医要求,如选定的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或等级要求,参保人需要按照这些规定执行。
参保人在医院直接结算相关费用时,需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在就医过程中,需主动告知自己的跨省就医参保人身份和享受的门诊慢特病病种资格。医生会根据就医地管理要求,提供合理的诊疗服务。
至于哪些门诊费用暂时不能直接结算,例如所去医疗机构未开通相关服务或病人的门诊慢特病不属于可报销范围等,这些情况仍需要参保人回参保地手工报销。为了避免影响待遇水平和减轻事务性负担,参保人应注意不要按照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而是按参保地规定在定点医疗机构全额自费结算后,再回参保地报销。
为了更好地享受医疗服务,参保人需主动了解政策,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自己的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信息,清楚自己的门诊待遇情况。这一改革措施的实施,无疑为跨省异地就医的参保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