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孩子磨牙是因为肚子里有虫?
“咯吱咯吱”,孩子们在梦中的牙齿微动声常常令年轻父母疑惑,而老一辈的人们则常常将其与肚子里的虫子联系起来。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东院主任林雪峰为我们揭示了真相。
磨牙,其实是中枢神经系统部分脑细胞异常兴奋引发的现象,与肚子里的虫子并无直接关联。当这些活跃的脑细胞命令咀嚼肌持续、非功能性地收缩时,上下牙齿便会紧紧咬合,产生我们听到的“咯吱”声。这种现象在夜间的睡眠中尤为常见,被称为夜磨牙。
林雪峰主任指出,夜磨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磨牙者在睡眠中毫无知觉,醒后也无任何记忆。而且,在清醒状态下,无论他们如何尝试,都无法将牙齿磨响。还有紧咬型磨牙,表现为白天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地将牙咬紧,但没有上下牙磨动的现象。也有混合型,即兼有夜磨牙和白天紧咬牙的现象。
对于处在换牙期的儿童来说,新牙萌出后,由于咬合关系不稳定,磨牙的现象较为常见。随着恒牙全部萌出,牙齿逐渐“磨合”,这种情况往往会自行缓解。林雪峰主任提到,过去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孩子感染蛔虫病的比例较高,这或许是人们误将磨牙与蛔虫感染联系的原因。
“干磨牙”对牙齿的损伤是实实在在的。无论上下牙做水平运动还是垂直方向的紧咬状态,都会造成牙齿的磨损。夜磨牙时,由于没有食物润滑,牙齿得不到保护,长时间的高强度收缩甚至可能导致咀嚼肌增粗、脸形变化,造成颞下颌关节的损害。紧咬型磨牙则可能导致牙齿在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发生牙裂,最终导致牙齿的缺失。
为了有效保护牙齿、阻断磨牙,佩戴咬合板是一种重要的办法。这种咬合板通常由义齿基托材料制成,夜间睡眠时佩戴,既能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牙齿磨损,又能调整面部肌肉的位置,有助于阻断磨牙的发生。
消除紧张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咬铅笔等也有助于减少磨牙。林雪峰主任还建议,改变睡觉姿势,让下颌肌肉松弛,也可能有助于缓解磨牙。尽量让孩子仰卧位睡觉,有助于改善磨牙现象。
磨牙并非因为肚子里有虫,而是由中枢神经系统部分脑细胞的异常兴奋引起。对于磨牙现象,我们应重视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保护孩子们的牙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