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建设促中医药发展
本报北京报道,杨彦帆电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旨在振兴中医药发展,通过六大核心任务的推进,构建强大的中医药人才支撑。
这份《意见》明确了中医药人才工作的主要目标,分为“十四五”和中长期两个时段。到2025年,我们将建立一个基本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届时,人才规模将快速增长,区域布局和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人才成长和集聚的制度环境将明显优化,形成一支满足中医药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在医疗机构方面,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的中医医师配置将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将设置中医馆,并配备中医医师。
到2035年,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完善的中医药人才制度体系。中医药领域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将不断涌现,人才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引领作用将更加突出,对健康中国建设的贡献度也将显著提升。
在加快培养集聚高层次人才方面,《意见》提出了在院士评选和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评价中,对中医药人才进行单独评价和单列计划。面向国家重大项目和实验室,吸引和培养具有卓越科技组织领导才能的战略科学家。
在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方面,将通过扩大本科层次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开展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等方式,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育。到2025年,每个二级以上的县级中医医疗机构都将建立1-2个传承工作室。还将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全员培训,并实现5年内培训全覆盖。
《意见》还强调了推进西医学习中医的重要性。将完善西医学习中医的制度,扩大临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的招生规模。经过系统培训和考核合格的西医医师,将在执业活动中被允许使用与其专业相关的中医药技术方法,并可以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
于2022年6月29日在第13版报道了上述内容。
通过这一《意见》的实施,相信中医药领域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