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建设(
本报北京报道(记者杨彦帆)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重心的转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指出,当前的防控目标已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在此背景下,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防控政策不断调整优化,基层防疫工作也需相应转变。过去以早发现、早隔离为重点的防感染策略,逐渐向实施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和医疗救治转变。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强调,社区(村)和基层医务人员需摸清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的底数,为他们提供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针对老年人这一脆弱群体,聂春雷介绍了基于年龄、基础疾病、疫苗接种及感染后风险等因素的分类分级服务方案。同时指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的建设是防止交叉感染的关键措施。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已建成近万个发热诊室(门诊),占比约半数。各地正在加快推进建设,计划到2023年3月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诊室(门诊)设置率达到90%。
面对短期内患者就医需求的激增和职责转变带来的挑战,聂春雷表示,提升基层应对能力是当务之急。各地防控领导机制需切实发挥作用,为基层提供必要的设备条件,并增加基层人力。家庭医生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尤为重要,他们不仅提供健康指导,还确保有需求时能够及时联系到。
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朱兰分享了该中心为居家治疗人员提供健康指导的经验。该中心建立了热线电话和值班制度,提供24小时健康咨询。通过充实家庭医生团队,做好失能和长期照护老人的健康监测。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西未庄乡中未城村的乡村医生翟大龙表示,乡村医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他们已开始通过线上问诊模式进行诊疗,转化为各乡镇家庭巡诊小分队负责人,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
这场疫情防控的战斗仍在继续,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正积极应对挑战,为打赢这场战斗付出巨大努力。他们的付出与努力值得我们的高度赞扬与尊重。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举措和有效实践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