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注意:千万不能让婴儿在襁褓中窒息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命的期盼终于迎来新成员的降生。这新生命的到来,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同时也带来了养育的重大责任。对于初为父母的家长来说,尽管在宝宝来临之前可能已经学习了诸多的育儿知识,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育儿实践和经验,或者受到传统育儿方法的影响,往往在婴幼儿的日常护理中出现许多不适当的做法。
这些不恰当的育儿方式,轻则会让宝宝感到不适而哭闹,重者则可能由于婴儿无法明确表达而掩盖问题,甚至对小生命造成致命性的影响。这些不当的育儿行为不仅仅局限于父母,有时甚至是富有经验的爷爷奶奶也难免犯这样的错误。
在日常护理中,不适当的养护方式随处可见。比如,给婴儿包裹过多的衣被,可能导致婴儿皮肤或肢体的损伤;在不适当的时机喂食不当的食物,容易使异物误入气道而导致呼吸道异物。喂奶姿势不当也可能引发咽鼓管堵塞,诱发中耳炎症或呕吐等问题。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是明显的可见损害。还有一些行为虽然看似无关紧要,却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比如,在婴儿睡眠或外出旅行时,许多家长喜欢将婴儿包裹得严严实实,甚至在头上加盖纱巾,担心小生命受到光线或冷风的惊扰。这种做法可能会阻碍婴幼儿的呼吸,导致二氧化碳蓄积和缺氧,时间过长可能会对脑和其他器官功能造成损害。
从医学角度来看,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使得任何因素导致的无效腔增加都会对其呼吸产生较大影响。健康婴儿在平卧时的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由于婴幼儿的呼吸频率较快,潮气量较小,生理无效腔在潮气量中的比例较高。任何增加无效腔的因素都可能对小儿的呼吸产生严重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婴幼儿睡眠时,很多长辈担心婴儿会“伤风着凉”,因此常常用被子或毯子将婴儿包裹得严严实实。这种做法会在婴儿的呼吸道上方人为地增加一个如“漏斗状”的机械无效腔,增加二氧化碳的堆积,使婴幼儿面临更大的二氧化碳蓄积和重复吸入的危险。当看到小生命颜脸红扑扑的样子时,家长们可能会误以为那是健康的表现,然而那其实是二氧化碳蓄积的假象。我们在照顾婴幼儿时应该格外注意,避免不当的养护方式给小生命带来潜在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