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在各地的称呼(图)
馄饨的各地之韵:一种美食的多样风貌
你是否知道,馄饨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名字和独特之处?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份美食的魅力。
在北京及中国北方等地,馄饨是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通常简称为“馄饨”。而在四川,人们则俗称它为抄手。川人嗜辣,其中有一道名菜叫做“红油抄手”,令人垂涎欲滴。
来到湖北,你会发现馄饨也被亲切地称为水饺或包面。而在江南地区,如上海、苏南和浙江等地,人们用吴方言称馄饨为“馄饨”,与粤语的发音颇为相似。上海馄饨通常以白开水煮熟,点荤油跟味精,简单而美味。
江西人则俗称馄饨为清汤。而在广东,因为“馄饨”二字较为少见,所以从前的人们俗写作同音的“云吞”。其实,英语“wonton”就是源自广东话。
说起馄饨的制作,各地的馅料和包法也有所不同。广东馄饨的皮以鸡蛋及面粉制成,切成约8cm乘8cm的正方形。馅料则融合了肥、瘦猪肉、鲜虾仁等多种食材,再加入大地鱼碎及蛋黄调味混成。而福建的扁食,其肉馅则是用槌敲打而成。
台湾的闽南语称扁食。20世纪初期,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把家乡的叫法带到台湾。台湾馄饨有三大著名地区:台北市的温州大馄饨、东部花莲玉里的馄饨以及南部屏东里港的馄饨。这些地方的馄饨内馅饱满、清香可口,已经出现了真空包装,行销各地市场或进行宅配送到家服务。煮汤、油炸、糖醋皆宜的里港馄饨据说由福州的赵姓师傅在里港最先开始贩售,口碑极佳。
那么,如何制作美味的馄饨呢?调馅是关键,肉馅要沿一个方向搅打上劲。煮馄饨时,水沸后放入馄饨,水沸腾时加入一碗凉水,如此三次,这样煮出的馄饨才好吃。盛馄饨时也要注意,一定要开着火盛,否则馄饨在锅里泡着会变得粘乎乎,失去筋道口感。
除了了解馄饨的制作方法,你还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饮食文化的知识。比如,“粗茶淡饭”的真正含义,“狗不理”包子的由来,以及孔府宴与“万寿无疆”的关联。这些饮食文化背后的故事同样引人入胜。
馄饨作为中国美食的代表性之一,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风貌和特色。无论是名称、馅料、制作方式还是吃法,都充满了各地的独特魅力。希望你能更深入地了解馄饨的多样性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