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个人资料及简介
李玫瑾教授:犯罪心理学领域的佼佼者与中国家庭教育的倡导者
提及李玫瑾教授,无疑会令人联想到中国犯罪心理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与深厚的学术贡献。这位生于上海,生于1958年9月的专家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和独到的研究角度,在这个领域独树一帜。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她,长期致力于犯罪心理及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位学术界的明星人物。
一、教育背景与职业历程
李玫瑾教授的教育背景令人瞩目。她于197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四年后顺利毕业。自那时起,她便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刑侦教研室任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她还曾在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挂职锻炼,这使她的学术研究更具实践价值。因其突出的学术成就,她被选为中央组织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资源信息库”的一员。
二、学术职务与社会兼职
李教授在学术界的地位显赫。她不仅是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等,还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学科的领军人物,拥有专业技术二级警监的殊荣。
三、研究领域与学术贡献
李玫瑾教授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与家庭教育上。她主持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公安部级项目,如《犯罪心理研究》、《社会心理调查研究》和《犯罪侦查与心理画像》等。她主张从源头预防犯罪,强调心理抚养在育儿中的重要性,并提倡非暴力沟通策略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四、主要著作
李教授的著作丰富且影响深远。《犯罪心理学》一书系统阐述了犯罪心理理论及实践应用,而《心理抚养》则强调了心理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核心作用。《幽微的人性》、《犯罪心理画像》和《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像》等作品也广受好评。
五、社会活动与公众影响力
李教授不仅在学术界有所建树,在社会活动中也表现出色。她多次受邀参加各大卫视的节目,如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央视的《开讲啦》和《圆桌派》等。她还曾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未来教育”主题对话,并参与青年节目《开场白》。李教授通过公共演讲和著作普及犯罪心理预防知识,倡导家庭教育的革新观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她凭借其扎实的学术研究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中国犯罪心理学领域的标志性人物,她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在犯罪防控及青少年教育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