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可转债发行一览表

皮肤病 2025-05-06 21:48皮肤病种类www.pifubingw.cn

一、发行规模与数量的飙升

在2017年,可转债的发行规模和数量均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这一年,共发行了58只可转债,总规模高达1715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16年的33只、1065亿元,分别跃升了75.76%和60.32%。这一数据的飙升,清晰地反映出金融机构补充资本的需求,发行主体主要集中在银行和非常银金融领域。

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有着清晰的政策推动脉络。2017年2月,证监会调整了再融资规则,限制了定增融资并延长了间隔期至18个月,这一举措促使更多企业转向可转债融资。同年5月,《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修订,更是取消了可转债申购资金冻结要求,降低了机构参与门槛,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市场表现与特点:市场波动与结构分化并存

在2017年,虽然中证转债指数全年微跌0.16%,显示出一定的市场波动,但平均转股溢价率从37%降至22%,反映了市场估值的压缩。在这一年中,股市的结构性行情,如消费、金融板块的领涨,带动了部分转债的表现,但整体上看,债市熊市的影响使得转债市场受到一定的拖累。

退市方面,截至2017年7月31日,当年退市的可转债中,绝大多数(95.41%)是通过转股退出的,只有少数是因回售或到期未转股而退市。退市转债的价格高点主要分布在一个较为宽泛的区间(150元-300元),这反映了投资者在转股窗口期的收益空间。

三、发行主体与投资逻辑:行业分布与投资策略的双重考量

在银行类可转债方面,它们主要用于补充核心资本,显示出银行业对于资本充足率的重视。而在非银金融领域,如券商等,则通过发行转债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对于投资者而言,偏债型的转债(价格低于95元)因其高到期收益率而吸引保守型投资者;平衡型的转债(95元-125元)则兼具防御性和潜在收益。在2017年,部分转债如本钢转债,因行业周期波动而实现短期价格反弹,这充分展示了转债“债底保护+股性弹性”的双重特性。

四、未来影响与趋势:政策调整与市场预期的双重驱动

进入2018年,随着政策调整的持续和发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可转债市场的基础将更加稳固。预计在未来,可转债的发行量将继续增长,而收益波动性也将随之加大。投资者在参与这一市场时,需要更加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数据来源综合说明:以上数据和信息均来源于可靠的公开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证券交易所、监管机构、财经媒体等。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