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这样吃才聪明
台湾人爱吃保健食品,世界有名,但保健品多吃无益、吃错反而伤身。吃得对才能补得好,再购买保健食品之前,有6大注意事项,不可不知!
瓶瓶罐罐摆满桌,该吃哪一种?
根据尼尔森公司曾经做过的调查数据显示,台湾使用含维他命的保健食品比例,高达56%,与美国并列为全世界最爱食用保健食品第三名(第一名是菲律宾及泰国,第二名则是立陶宛)。其中,台湾有27%、超过1/4的人,每天一定要吃保健食品,每个月只吃一次保健食品者比例,只有1%。
为什么台湾人特爱吃保健食品?依照业者调查发现,生活型态改变让外食族增加,或紧张工作造成压力、长期睡眠不足;饮食习惯变化如精致饮食、速食、美食等增多;现代人文明病,包括肥胖、过劳、三高以及信息发达,预防医学观念普及各种因素,造成台湾人的保健意识抬头,在预防胜于治疗观念与宣传催化下,保健食品市场与商机,越滚越旺。
有需要才补充 别把保健品当饭吃
只不过,虽然由于现代人生活忙碌,造成饮食极度不均衡,且摄取的食物也多半是过度精致化的加工食品,很容易造成营养素摄取失衡。此时,就必需借由保健食品来帮助补充不足的部份。但保健食品毕竟不是药品,,民众在服用时,最好要特别注意以下的摄取重点
1)天然食物为主,保健食品为辅消费者绝不能因为保健食品取得这么方便,日常饮食就可以随便马虎。因为健康食品只是一种膳食补充品,它的角色应该是在帮助改善营养不均衡的状况,或补充日常饮食中无法摄取的营养素,并不能完全取代正常的饮食,也不能本末倒置。所以,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以天然食物为主,然后搭配需要的健康食品。民众必须先有这种正确观念,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特殊需要,才额外补充理论上,只有三餐饮食不均衡、偏食、生活作息不正常、大量消耗体力,或是老年人等族群……等,才有必要额外补充维他命。
除此之外,因为饮食受限制,没有办法获取足够营养素的人,像是长期因疾病或减肥计划而饮食量不足;或是因为生理需要量增加,例如孕妇与哺乳中妇女;或是因为服用药物造成的养分吸收不良时…,也需要额外透过保健食品来补充营养。
3)挑选最佳时机进行补充,保健食品和维他命最好选在饭后服用,身体才能达到理想的吸收和利用。如果是服用油溶性维他命时,可以先吃一些含油脂的食物,帮助溶解和吸收。
4)补充健康食品应有优先次序简单来说,所谓的「优先次序」是要有「适人」及「适时」的两大原则。其中所谓的「适人」是指不是全家都适用同一瓶健康食品,必须依照年龄、性别分开使用。的「适时」是指不间与年龄,应该搭配不同的健康食品。例如成长中的孩子、怀孕时期、哺乳时期、更年期、开刀前、手术后……,适合吃的产品都不会相同。
保健品不是药 不能治百病
5)切记「保健食品只能辅助性地调整身体机能」,它并不能「治病」健康食品只是日常的营养补充剂,它绝对不是可以治疗真正疾病的药物,只不过是个「辅助」的角色而已。民众如果疾病在身,一定要先去看医生,并且要向医师详细交代,自己正在服用的健康食品及各种药物。
6)避免与药物加乘副作用的发生从药学观点来看,为了安全起见,药物都不要跟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服用,尤其保健食品通常没有明确标示内容物,最容易跟不同的药物并服可能会有不同作用甚至影响药效。,一般的基础必备的保健食品比较不会有上述现象,但如果有此疑问,最好就是找药师或营养师问清楚,就不必担心有这些现象发生。
7)依保健食品所规定的剂量来服用除了注意药物、食物与健康食品混着吃的危险外,健康食品吃的时间与服用量也都有学问。,只要是合法的保健食品,一定会有剂量及服用标示,服用剂量过少,将无法达到预期的功效,在此,民众也千万不要贪图快速效果而多吃。虽然健康食品是一种快速且便利的营养补充方式,但为求安全,使用前最好先请医师或营养师综合评估个人症状、饮食习惯后,判断补充的需要性,以及补充的种类及份量。
8)开封后尽早服用完毕一般食用期限是以瓶罐上,所标示的保存期限,但为考虑开封后容易变质或潮解,建议开封后36个月就不要再使用了。(本文经台北市立万芳医院家庭医学科廖俊凯医师审阅)
(文本文经《财讯》杂志「30岁就该存的3张健康保单」授权转载)
该文章《保健品这样吃才聪明》由网友『Mu丶Jude』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