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还是皮肤癌?5不辨识揪癌踪

皮肤病 2023-05-31 20:31皮肤病种类www.pifubingw.cn

黑痣变大、流血,可能就是皮肤癌的癌变症状!医师指出,皮肤癌为国人常见10大癌症之一,每年添加病患逾3000人以上,平均不到3小时就有1人罹癌,但近年却普遍被民众轻忽,尤其晚期黑色素细胞癌易转移,存活期短,除用「皮肤镜检测」早期发现外,目前唯有掌握基因检测等就医3步骤,才能提高治疗成效。

杨志勋医师(右)用皮肤镜检测黑痣,呼吁民众应重视皮肤癌治疗。(摄影/记者张世杰)

林口长庚医院日前曾收治1名55岁的吴先生,患者因右侧腹黑痣变大、突起,并开始溃疡流血,患者一开始不以为意,仅至一般诊所涂药处理,直到皮肤出现明显肿块才紧急至医院就医,被确诊为晚期黑色素细胞癌,并已转移到肝脏、肺脏。

未晒到太阳的部位不会致癌?错了!

收治这名病患的台湾皮肤科医学会理事长、长庚医院皮肤科主任杨志勋指出,患者被确诊时,一直存有「没晒到太阳的地方就不会得到皮肤癌」的错误迷思。事实上,晒太阳不是导致罹患黑色素瘤的主要原因。

虽然过度曝晒太阳确实会造成皮肤产生皱纹及老化,但若说,晒太阳会造成皮肤癌,就言过其实了。而且有些人因为怕晒太阳,反而导致身体缺乏维生素D。人体若缺乏维生素D,会提高罹患骨质疏松症、忧郁症及其他癌症的机率。

黑痣?还是皮肤癌?5不辨识揪癌踪

张文震医师(左)强调面对晚期黑色素细胞癌,标靶治疗可延长存活期。(摄影/记者张世杰)

黑色素细胞癌 死亡风险高

林口长庚医院肿瘤科副教授张文震医师则是强调,皮肤癌可分为黑色素细胞癌和非黑色素细胞癌2种类型。其中,黑色素细胞癌好发于60多岁族群,此型别虽然仅占所有皮肤癌患者的7.8%,但因恶性高且易转移,故患者往往仅能存活数个月,致死率相当高。

值得注意的是,黑色素瘤的病例不多,但却是最危险的一种皮肤癌,据统计,台湾地区的黑色素细胞癌,有近6成患者病灶是长在脚掌、指甲间等阳光未必照射到的地方,让许多民众存有「没晒到太阳的地方就不会得到皮肤癌」错误迷思。

新策略基因检测+标靶治疗

特别是,黑色素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到其他器官,存活期仅数个月,在过去,治疗仅有广泛性切除病灶、化学治疗或放射线治疗等方式。目前则可借由基因检测,及标靶化疗,延长存活期逾1年以上。

面对晚期黑色素细胞癌,化疗是普遍使用的治疗武器,但反应率仅9%,成效有限、治疗不易,难以达到病患与家属的期待。不过,台湾有近1成5的黑色素细胞癌患者具BRAF基因突变,可透过阻断BRAF基因传导路径的方式有效抑制肿瘤成长,目前这类药物也已有健保给付。

皮肤癌为国人常见10大癌症之一,民众可透过『5不辨识法』 辨识身上黑痣。(图片提供/台湾皮肤科医学会)

就医3步骤及早发现、手术切除、基因检测

医师转述,前述患者吴先生,确诊罹患黑色素细胞癌时,癌细胞已转移至肝脏、肺脏,经基因检测后确认具有BRAF基因变异,便开始接受标靶治疗,结果发现服药的第3天身上肿瘤开始缩小,治疗3个月后,透过电脑断层检查,更发现原本转移至肝脏、肺脏的肿瘤缩小5成以上,让病患燃起继续治疗的勇气。

最新研究发现,采用阻断BRAF基因传导路径的方式来治疗晚期黑色素细胞癌患者,相较于传统化疗可让患者维持近7个月病情不恶化,中位数存活期更突破1年。,使用传统化疗仅有约1成的患者病情获得改善,但新的标靶疗法可使可使近6成的患者癌细胞明显减少,反应率大幅提升。

5不辨识法 预防皮肤癌

医师也提醒,若民众担心身上黑痣可能癌变,民众可透过『5不辨识法』 辨识身上黑痣,如有形状不对称、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病灶不小、不平等不明斑块,建议尽早至皮肤科就诊。而医师会利用非侵入性「皮肤镜检测」帮助民众分辨良性及恶性皮肤癌。应掌握就医三步骤「及早发现、手术切除、基因检测」,且不要轻言放弃,才是正确治疗新策略。


  该文章《黑痣?还是皮肤癌?5不辨识揪癌踪》由网友『等你爱我丶』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