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斑〈黑斑〉

皮肤病 2023-05-31 20:30皮肤病种类www.pifubingw.cn

【文章出处】DrSkin www.drskin.com.tw

什么是黑斑?
在台湾,所谓黑斑一般是指肝斑,也有人把所有脸上的色素斑都称为黑斑;在中国,肝斑则称为「黄褐斑」。肝斑是一种常见于育龄妇女颜面的色素斑,呈现对称性分布,边缘不规则,偶见于前臂及颈部皮肤。

依色素存在的深度,可分成浅层褐黄色的表皮型肝斑及灰蓝色的真皮型肝斑。另有一种表皮及真皮型肝斑存在的,称为混合型。肝斑在有色人种较常见,如西班牙裔、亚裔人。多数在青春期后产生,但在印度、巴基斯坦、中东地区,小于十岁即可能发病。临床上,肝斑主要分布方式有三种分为颜面中央型、蝴蝶斑型及下颚骨型。肝斑之所以得名,与肝气郁结无关,有人说是颜色像肝脏,也有人说是肝斑发于颧骨时,外形如同肝脏。

肝斑恶化因素包括阳光、怀孕、口服避孕药、内分泌疾患、化妆品及药物,尤其以阳光为主,任何肝斑治疗,如果不能作好防晒,都将是枉然的。肝斑治疗起于防晒,也终于防晒。肝斑的防晒,是减少日晒,至于选购之防晒品必须防晒系数〈SPF〉大于十五,且能防UVA及UVB。
在治疗上,最传统的是用漂白方式,如外用双氧水及维生素C。但最有效的,还是一些外用抑制黑色素制造的药品,如对苯二酚及壬二酸<俗称杜鹃花酸azelaic acid>。
对苯二酚,又名氢琨,是公认最有效的美白成分,一些副作用如皮肤发红、脱皮或偶有刺痛则十分常见,虽然在停用后可自行回复,但也造成医师及患者很大的困扰,也合并外用类固醇、维生素A酸的三合一「鸡尾酒」疗法,是传统上最常用的医疗美白配方。如果不幸产生一种称为赭色症的蓝黑色色素沉淀现象,却常是不可逆的。
据统计,美国至少有五、六百万对苯二酚用户,而赭色症之报告则至今不到二十例,至于在台湾,似乎也无正式赭皮症之报告。由于上述原因及潜在致癌性的考量,对苯二酚外用制剂在欧洲及日本已停止使用,但在美国及台湾,对苯二酚仍是唯一被认为安全有效的美白药品。

至于壬二酸,这是一种由造成汗斑的皮屑芽胞菌培养基中所提炼的天然物质。虽然其正式用途为青春痘,但亦广泛使用于各种发炎后色素沉着、雀斑、黑斑,尤其是伴随青春痘之色素沉着。而因其取自天然之特性,也有人特别用于孕妇之黑斑。但百分之六十略有刺激性,且似乎需要较久才产生肝斑治疗的理想效果。

而在化妆品方面,目前广为人知的果酸,用于黑斑时,多半只是辅助其他有效成分,低浓度单独使用效果不是很好,且需六周以上。但也有人以高浓度果酸换肤获得不错效果。而除了果酸外,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曲酸〈kojic acid〉及熊果素〈又名捕黑素arbutin〉是美白化妆品中较常用的成分,一般于四至六周见效。
曲酸是一种发酵产品,在一九八八年日本即有曲酸化妆品上市,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已有多例接触性皮肤炎之报导。而熊果素在结构上近似对苯二酚,现有文献似乎也显示其作用机转相近,至于副作用方面,虽未出现赭色症之病例,但高浓度使用下,部分副作用却与对苯二酚相近。

除了上述成分外,一些植物或天然成分也逐渐被使用,如甘草、桑椹萃取物〈mulberry extract〉、烟碱酰胺,但整体而言,这些成分的效果并不见得特别好。

黑斑护理说来不难,只是需要持续治疗加上全面的防晒。至于一般所说的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茶、咖啡、辣椒〉、服用钙质以改善酸性体质、强化肝脏解毒功能,都无明显的科学根据。其实单单防晒一项,已经不易,除生活规律、舒缓精神压力,不需再作无谓的限制。

                                 (摘自从生活中照顾皮肤 台视文化 蔡呈芳着)
                               (本文作者为台大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蔡呈芳)


  该文章《肝斑〈黑斑〉》由网友『小彩旗最有范°』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