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纠纷难判定 业者策略趋保守
国内医美的需求量大增,医美诊所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也吸引许多其他科别的专科医师转战医美;看似风光的医美之路,其实暗藏着许多外人无法得知的辛酸。尤其是近年来暴增大量的医美纠纷,使得许多医美诊所在业务推广上益发谨慎。
北市八千代诊所日前发生一件医美纠纷,患者吴小姐至诊所施打肉毒杆菌,术后发现眼睛变成大小眼,因而向诊所求偿,所方在了解状况后,除将医疗疏失这部分交由专业单位判定外,也同意提供吴小姐后续复原的所有疗程与金额,展现道德上负责的态度与诚意。
但吴小姐认为自身所受的心理创伤远高于诊所提出的金额,进而向诊所索取数百万的赔偿金,开价金额之高,让诊所合理怀疑吴小姐的动机。对此,诊所的委任律师表示,因案件已进入司法阶段,避免违反侦查不公开原则,故不便回应相关问题。
针对此情事,同业医师私下透露,目前医美业界已不如外界所想风光,不仅大量非美容医学相关科系的医师纷纷投入,造成市场供过于求,业者相互削价竞争,也造成医师看诊收入减少,连带医疗品质也受影响。且时有听闻少数患者以诊所为肥羊,自我判定疗效,借此索取赔偿。许多诊所遇到此类病患,只能自认倒楣,赔钱求和。
医美业者也表示,在薄利竞争的环境下,如果政府机制无法遏止不肖病患与黑心医美的歪风,的结果是台湾的优秀医师纷纷出走,受害的还是民众。
目前台湾的消费者因为受到集团式医美业者铺天盖地的宣传手法影响,在信息不平衡下,消费者接收到信息相对受限;尽管国内医疗法规明定,医美业者不得以促销、团购等方式来违法招揽疗程,但许多集团式业者利用民众贪小便宜的个性,与不当规避法令条文等手法,公然挑战政府机关的公权力与威信,并持续违法招揽疗程,已严重影响医美业界生态与奉公守法的医师群,造成「不肖商人驱赶良医」的局面产生。
,部份学者建议,主管机关应建立更有效的监管机制与落实法令规范外,业者也应积极找寻自身优势,维护患者医疗品质,才能在强敌环伺的医美业界中脱颖而出。
该文章《医美纠纷难判定 业者策略趋保守》由网友『空人空心空世界 -◢』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