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一、现行核心规范概览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筑设计,我们有了更为细致和人性化的标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作为现行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已经替代了过去的多个规范,成为我们设计养老设施的指引灯塔。
关键条款解读:
1. 设施布局:过街设施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步行时间和便利。设施间距需满足老年人步行时间不超过五分钟,特别是在学校、医院等区域周边,时间更是缩短到了三分钟以内。人行横道的设计细致入微,缘石坡道宽度至少达到0.9米,同时配备了语音提示信号灯,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通行保障。
2. 服务设施配置:新建居住区的养老服务设施是此次规范的重点。每百户居住区需配置至少2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设施,单处面积不得小于350平方米,并且需要与住宅同步交付使用,确保养老服务设施的及时性和实用性。
二、分类设计与关键设计原则
在养老机构的分类设计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型进行了细化。老年养护院、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都需配置生活护理、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多功能空间,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在居住建筑的设计中,更是从老年人的步速、卫生、厨房使用等日常生活细节出发,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设计原则方面,无障碍设计是重中之重。楼梯坡道的坡度、安全岛的通行能力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轮椅的顺畅通行。公交站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需求,设置了专属座椅和无障碍候车区。安全防护和适老化细节也是关键原则,包括紧急救助系统、防滑地面、连续扶手设置等,以及门窗推拉式、室内避免高差等适老化细节。养老设施还配置了亲情居室,供家属短暂居住,体现了对老年人情感需求的人文关怀。
三 典型案例展示
我们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分享。例如奉贤区老年大学的设计,通过平层布局和中庭回廊的设计,实现了无障碍流线,同时保留了原有的树木,为老年人提供了休憩的空间。另一个例子是阿尔茨海默疗养村,其环形路径设计有效防止了老年人迷路,开放集市广场则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交活动,自然景观的融入更是为康复环境增色不少。
如果您对具体的条款解读或地方实施细节有任何疑问,我们非常乐意为您提供进一步的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