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福建高考作文题目
夜空中的流星与树根的选择:对顾城诗歌《忧天》的解读与人生思考
在浩瀚无垠的夜空下,顾城仰望那繁星点点的夜空,倾吐出了内心深处的忧虑。他恐惧的不是夜晚的沉寂和孤单,而是人类未来可能的失去根基与自我放任的自由。这首现代诗《忧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心灵抉择的画卷:在失去地球引力的假设下,诗人是否应该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还是选择深深扎根于现实的稳定?
当顾城在诗中提及:“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他似乎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向往那种短暂而绚烂的自由,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短暂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自由背后隐藏着失去根基的危机,如同流星背后的孤寂和短暂。这种自由真的就是我们追求的吗?我们是否应该为了这种自由而放弃我们所珍视的一切?
诗歌的后半部分给出了另一种选择:“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这是一种对于稳定和现实的坚守,一种对人生根基的重视。在繁华的都市里,我们常常会被那些浮华的事物所吸引,忘记了我们的初心和使命。而像树根一样扎根于现实,不仅是对自我价值的坚守,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承诺。
这首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立意方向:在追求自由和坚守现实之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是否真的存在一种完美的答案?或者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是的,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无论是追求流星的绚烂还是坚守树根的稳重。但无论选择何种道路,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
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争议点。例如,“地球失去引力”这一假设是否真的存在?这与流星的产生是否有关联?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的。但在考试中,我们并不需要深入这些科学问题,而是更注重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给我们的人生启示。这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既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又能给我们提供人生的启示。
《忧天》这首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机会:在追求自由和坚守现实之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正如顾城所言:“我愿意成为树根”,那么你呢?你的选择又会是什么?让我们共同追寻内心深处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