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就对了?3类防蚊产品别用错
夏日阳光炽烈,正是全家出游的好时节。这个季节也是蚊虫活动力最强的时刻,让人防不胜防。一旦遭到蚊虫的侵袭,往往会导致皮肤红肿、瘙痒,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异位性皮肤炎和各种过敏反应。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蚊虫叮咬,许多家庭都会使用防蚊产品。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防蚊产品,你是否感到困惑和迷茫?台北市卫生局的专家为我们揭示了防蚊产品的三大类别,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指示用药】
指示用药是经过卫生福利部门严格审核并颁发许可证的药品。这类产品需由医师、药师或药剂师指导使用,并可以直接喷洒在皮肤上。常见的指示用药通常距离皮肤或衣物约10-15公分处喷洒,可以有效防止蚊虫叮咬。建议将药物喷洒在衣服袖口、裤管处,以增加防蚊效果。
二、【精油类产品】
精油类产品属于一般商品,常见的精油成分如香茅精油、柠檬胺精油等。这些产品可以直接使用在人体皮肤上。由于其具有挥发性质且作用短暂,因此对用户不会产生健康影响。这类产品暂未被卫生福利部列入药品管理,但请注意,这类产品不得宣称具有医疗性能。
三、【环境卫生用药】
环境卫生用药是环保署管理的环境用药,主要用于纱窗、地板、墙壁、桌椅等环境和衣物上。这类产品的主要成分包括合成除虫菊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盐类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等,不能直接使用于人体皮肤。
除了谨慎选购防蚊产品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夏季的另一大隐患登革热。夏季是登革热的好发期,今年已经出现了多起本土登革出血热个案。为了预防登革热,我们应该养成定期清理积水容器的好习惯,让病媒蚊无法产卵繁殖。外出时也要做好防蚊措施,如穿着长袖淡色衣裤、在皮肤裸露处涂抹防蚊液等。
面对夏季的蚊虫侵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了解防蚊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蚊虫叮咬的关键。请务必谨慎选择防蚊产品,正确使用,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