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入境美国遭遣返
近期,美国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审查事件频频发生,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是针对这些事件的典型案例、美方执法特征以及各方应对措施的历史延续性的分析。
一、近期典型案例
学术背景遭针对性审查方面,耶鲁大学博士生T某在杜勒斯机场被盘问长达八小时,因其本科奖学金经历被注销F-1签证并禁止入境五年。美执法人员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是因为他持有中国国籍。弗吉尼亚大学的博士生苏珊同样因被质疑受中国资助而遭到长达十七小时的盘查后被强制遣返。这些事件令人震惊,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二、政策层面大规模清理
在更宏观的政策层面,美国在短短数月内撤销了数千名中国留学生的SEVIS记录,以“危害外交政策利益”等模糊理由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离境。顶尖学府如哈佛大学等所持有的SEVP认证也被撤销,使得这些学校中的中国留学生面临集体身份失效的风险。这种大规模的清理行动无疑给中国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安。
三、美方执法特征
从美方执法特征来看,歧视性审查标准日益明显,国籍被明确作为遣返的理由之一。STEM领域的学生以及曾获得中国奖学金的学生更是受到重点关注。美方执法程序也存在明显违规之处,如单次盘查时间普遍超过十二小时,未经司法程序直接注销有效签证等。这些事件呈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与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恶化密切相关。
四、各方应对措施及历史延续性
面对这些不公平的待遇和歧视性的审查标准,各方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司法层面,加州联邦法院已经发布全美初始禁止令以暂缓执行留学生身份注销措施。哈佛大学等高校也提起诉讼,指控美方的行为非法且无依据。在外交层面,中国外交部多次谴责美方的政治性和歧视性执法行为并要求其停止无端滋扰。教育部也发布了留学预警以提醒准备赴美的学生注意风险。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类似事件可以追溯到更早的“815遣返事件”。当时因军训照片等荒唐理由遣返的做法已经引发了外交抗议。如今事态的发展显示美方的审查机制已经进一步意识形态化形成了系统性排斥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导向。这种趋势令人担忧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并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保护中国留学生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