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深处敲起警钟的“闯关回国”事件
时光回溯至2020年春天,彼时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中俄两国联手抗击疫情。在这特殊时期,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对个别中国公民的异常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些公民选择通过非正常途径强行回国,被称之为“闯关回国”。
这些涉事人员无视防疫规定,利用特殊途径规避回国检测,回国途中声称“俄罗斯不让我们待了”,以此推卸责任。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身处异国他乡时依赖的不仅是中俄合作关系,更是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张汉晖大使对此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批评,称其“吃着中俄合作的饭,砸了中俄关系的锅”,“没有道德底线”,“做法令人不齿”。
这一事件迅速在公众之间引发轩然大波。许多人对此类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认为这是一种极度自私的行为,甚至可能被视为犯罪。舆论的声音之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中俄边境的绥芬河口岸更是成为了防控境外输入的重点区域,这些事件让俄罗斯的疫情形势显得更加凶险。
在疫情期间,回国流程变得更加严格,包括中转检测、申领健康码等程序。部分返程者因为检测假阳性或航班熔断等原因面临滞留的风险。尽管如此,仍有少数人不顾一切地试图通过非法途径回国。在之后的几年里,类似的报道偶尔出现,如个别人员试图从深圳口岸入境时伪造材料,但这些行为并未再次引发大使层面的公开批评。这些事件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面对全球性的危机时,更应展现团结与担当,而不是自私与短视。也让我们更加珍视那些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和社会秩序。